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是基于可关断器件和电压源换流器的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相对于常规直流,其技术优点突出且应用领域广泛。但是,截止至2010年,柔直核心技术仍由ABB等国外厂家掌控,而国内却处于理论研究、概念设计,小项目试点阶段,各项参数指标的选取无标准规范可循、无成熟设备可选、无工程建设经验可参,因此,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掌握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2011年起,广东院投入2179万元的科技经费,组建30余人的工作小组,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法,自主开展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从电压选择、谐波分析及治理、主电路拓扑及系统接线、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控制保护策略、直流电缆选型和海缆敷设保护”等方面入手,研究主要原则,掌握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最终,突破了“学研——应用”的瓶颈,将理论、方案设想转化为可实操的技术规则和标准,解决技术难题,指导工程实践,并形成了国家和行业标准,提出多项创新点: 1)国内外首次提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解决方案 p 提出多端系统的组网方式 p 创新换流站电气主接线方案,开发参数计算软件 p 提出多端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启停策略 p 本项创新获得7项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 2)国内首次提出柔性直流输电的直流电压选择方法 p 提出电压选择的完整理论方法 p 建立“直流电压-输送容量-距离”联动模型 p 本项创新获得2项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 3)国内外首次提出电缆和架空线的直流混合线路应用 p 提出基于混合线路的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方案 p 提出直流海缆的型式、参数和敷设保护方法 p 优化控制保护,解决直流架空线短时故障跳闸 p 本项创新获得7项专利,其中2项发明专利。
4)国内首次提出柔性直流输电的损耗计算方法 p 提出多种拓扑结构的损耗计算方法 p 提出系统损耗的优化措施 p 开发损耗计算专用软件 p 本项创新获得2项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 本项目共计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另有5项专利进入实审;并于2015年1月通过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于同年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首例“大型风电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充分应用,确保系统方案科学、技术方案先进、设备选型合理、工程造价可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广东院取得了9.8亿元的工程总承包合同,其中技术部分的勘测设计费共计4912万元、专题费450万元。 通过专题研究,工程中采用MMC单换流器对称单极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节省工程投资约3600万元;采用电缆和架空线的直流混合线路方案,并优化海缆路由和敷设保护方案,节约投资约7000多万元;明确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方案、进而优化设备选型,核减了设备购置费6000多万元。最终,工程结算比可研估算核减了近2.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社会效益也相当显著: 1)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实现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2)将研究成果与其推广应用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3)形成了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培养了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4)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促进电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促进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5)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解决我国能源领域节能环保等重大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
投稿联系人:黄磊 13701278405/010-88892009
新闻投稿咨询QQ:1565227076
投稿邮箱:1565227076@qq.com
扫描上方的二维,关注更多电力最新资讯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的稿件,版权均归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www.etmtch.org.cn
基于柔性导轨式 3D 激光盘煤机器人,打造智慧电厂数字化煤场和智慧燃料管控系统,动态...
智能无人机系统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华润北方
4.化验室建设论坛发言PPT(蓝照玉1)
针对深圳钰湖9E燃机日启停调峰机组的实际情况,结合启机泄漏试验与停机泄漏试验频繁的...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赵毅应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在2016年(第三届)电力科...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高效、全新的测绘方法,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