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首页
CopyRight 2012-2014 DS文库版权所有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0 次评价)1962 人阅读0 次下载
2 和产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 围绕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 多。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新领域,是许多国家新一代制造技术的代表性产业。 (二)国内形势 1、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开始全面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大范围增量替代和 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 一是可再生能源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015 年,我国商品化可再 生能源利用量为 4.36 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10.1%;如将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 品化可再生能源考虑在内, 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 5.0 亿吨标准煤;计入核电的贡献, 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12%, 比 2010 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 到 2015 年底, 全国水电装机为 3.2 亿千瓦, 风电、 光伏并网装机分别为 1.29 亿千瓦、 4318 万千瓦, 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超过 4.0 亿平方米,应用规模都位居全球首位。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1.38 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 5%。生物质能 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各类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 3500 万吨标准煤。 二是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 我国已逐步从可 再生能源利用大国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强国迈进。 我国已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 施工 和管理运行能力,自主制造投运了单机容量 80 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掌握了 500 米级水头、35 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制造技术。风电制造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整 机制造企业由“十二五”初期的 80 多家逐步减少至 20 多家。风电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关 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5-6 兆瓦大型风电设备已经试运行,特别是低风速风电技术取得突破 性进展, 并广泛应用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光伏电池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造了晶硅等 新型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 突破了多 晶硅生产技术封锁, 多晶硅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 40%左右, 光伏组件产量达到全球总产量 的 70%左右。技术进步及生产规模扩大使“十二五”时期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 60%以上,显 著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经济性。 各类生物质能、地热能、 海洋能和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技术也 有了长足进步。 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了光伏发 电、 垃圾焚烧发电、海上风电电价政策,并根据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情况适时调整了陆上风 电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明确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公布了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电 价,完善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管理体系。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结合行业发展需要 三次调整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 扩大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金规模, 完善了 资金征收和发放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了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产品检测和认证能力不断增强, 可再生能源设备质量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 2、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可再生能源已具备规模化开发应用 的产业基础,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方面的明显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 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 统尚不能完全满足风电、 光伏发电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行要求。 电力市场机制与价 格机制不够完善,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未能充分发挥, 可再生能源与其它电源协调发展的技术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 仍存在技术障碍,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弃水、弃风、弃光 现象严重。 二是可再生能源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目前,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的发 电成本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仍偏高,度电补贴强度较高,补贴资金缺口较大,仍需要通过促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服务 | 媒体合作
备案号:京ICP备13025456号-2 | 客服电话:010-88892009 | 反馈建议:15652270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