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煤场与智能掺烧
- 507 -
备撞击,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从而导致大颗粒的燃
煤碎裂成为大小不定的颗粒,从而产生了粉尘;三
是存储粉尘。储存煤尘的产生是不同煤种的输送在
完成时,由于煤场车辆的经过对其进行碾压、加上
风化等因素,使得原本是燃煤颗粒变成了粉尘;四
是加工粉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煤的利用,对燃煤
粒子进入之后的规格进行保证,因此,在用碎煤机
进行加工的时候会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加工,而有
许多的小粉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五是
其他粉尘。在输煤系统中,造成燃煤的散落的原因
和粉尘的出现是因为系统本身皮带跑偏,加上受到
不断摩擦和积压产生粉尘,有些则是粘附在设备上
的煤泥干燥脱落后产生的。
2、粉尘问题的形成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煤炭原料的性质。作为火力发电厂中的燃烧原料煤
炭,其中的水分含量较低,所以在煤炭转运的过程
中,颠簸的过程会造成煤渣飞出,造成煤尘散落的
问题,同时也有煤炭原料含煤量较低的情况,如褐
煤就是容易分解的一種煤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
造成松散现象,也极易出现粉尘问题;二是风的诱
导因素。在煤炭原料运输系统中,通常都有粉筛机
器和碎煤机器等一系列的运输设备,在这一过程中
对煤原料进行处理和加工。但同时这些机器的高速
运转会出现一定风力,尤其在煤原料加工完成运出
机器时,风力极大,极易产生粉尘飞扬问题。同时
在机器运转的过程中,运转速度较快,煤下落的速
度加快也会产生一定风力,煤分解产生的微小颗粒
在风力作用下极易大肆飞扬,造成难以避免的粉尘
问题;三是设备内外气压不稳定。在煤炭原料的运
输过程中,难以完全保证整体运输设备的密封性能
完好,所以在有可能漏气的情况下,设备的内部一
直处在正常的压力状态下,有一定密封不严密的区
域,粉尘就会在压力作用下从该区域泄露而出,造
成大量粉尘飞扬的现象。
3、易产生粉尘问题的区域,包括六个方面:一
是装卸煤炭的区域。在装卸煤炭的区域,要将煤炭
进行搬运,难以避免会产生颠簸现象和撞击现象,
加速煤炭的分解也加快空气的流动,将分解出的粉
尘随着流动的气流在空中散发出去;二是煤炭转运
接收站。在运输煤炭的过程中,如螺旋卸车机、斗
轮堆取料机、叶轮给煤机、各转运站落料口及胶带
输送机的尾部受料槽等处,煤炭的起落高度差异较
大,对于运输设备会有一定的冲击,可能会造成运
煤设备的密封不严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备内
的大量粉尘极易在气流的带动下冲散出设备造成粉
尘飞扬现象;三是碎煤机的区域。碎煤机靠转动的
转子来将煤原料进行处理,快速运转的转子必然会
造成风力作用,同时煤原料离开碎煤机还会经过较
大的高度落差,很容易在碎煤机口发生粉尘问题,
导致整个碎煤机室充斥着粉尘;四是露天贮煤场的
区域。由于封闭的贮煤场造价较高且储量较小,大
多数火电厂采用开放式贮煤场,这种开放式的贮煤
场尤其在春、秋季节,储煤中含水率较低、而且自
然风力较大,自然风将储煤卷入空气中而产生相当
严重的粉尘;五是胶带输送机的区域。由于胶带输
送机增面滚筒、改向滚筒等椭圆度的存在和滚筒上
粘煤等原因造成胶带机在运行中回程皮带激烈扇
动,致使粘附于回程皮带上的细微的物料颗粒进入
空气中而产生粉尘。由于输送中的物料漏撒于地面
以及空气中的粉尘沉降在地面后,在自然风力或者
运转机械所产生的风力作用下,再次进入空气中而
产生粉尘二次污染。
火力发电厂对于输煤系统有一定的治理方案,
但是整体效果有限,通过具体分析设备管理、设备
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1、缺乏输煤系统粉尘污染的重视。火电厂工程
在建设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投保产发电,运行管理阶
段的中心任务是保安全发电。因此,无论在发电建
设阶段还是运行阶段,在环境治理这一方面,很难
得到厂里的重视。
2、输煤系统设备设计不合理。由于输煤系统导
料槽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和密封性差,会导致输煤系
统的运行环境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设备磨损。因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