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第四届)电力设备管理智能化技术研讨会
- 804 -
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配电网
全景感知平台研究与实践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杨瑛哲、张犇、崔静安、赵红庆
摘 要:智能感知技术是能源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提升电力设备管理水平及电网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
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配网设备的的智能感知与交互装置未配备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可视化展示能力,配电网抢修故障定
位及资源调配效率较低,亟需提升配网设备信息采集与决策水平。文章由此构建了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的配电网全景感
知平台,县域实践案例表明,该平台有效提升了配电网感知水平及配网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水平,是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
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智能感知;智能融合终端;配用电全景感知;数据融合;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
智能(下称云大物移智)已成为当今影响产业发展
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元素。实现电力企业的转型升级
和业务创新,以智能感知加快能源互联网信息物理
融合进程
[1],
成为电力企业向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的
重要战略选择。感知层是电力调度、保护测控、安
全运维、在线监测、互联互通的必要基础设施,但
现阶段配电网智能运维体系在状态感知、信息获取、
数据整合等方面的发展仍不成熟
[2],
急需突破被动感
知、计划检修和事后响应的固有模式瓶颈。
本文由此构建了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配电网全
景感知平台,在县域内实现了配电站房、线路、变
电站可视化监控和辅助状态检修,是实现电网企业
配网设备监测与智能运维的重要实践。
1
当前,配用电感知层主要由搭载 TTU 的配电侧
监控和搭载集中器的用户侧采集两大感知体系构
成,其数据采集具有如下特征:采集频次密集,数
据量成指数级增长;数据具有异构特征,格式未进
行标准化处理,接入主站压力大
[3];数据来源众多,
数据缺失现象严重,配电侧和用户侧数据存在不同
程度的误差。状态感知的特征是:“站-线-变-箱-
户”缺乏体系化智能感知交互及有效监测手段;用
户侧采集以窄带载波为主,采集、停复电指令等信
息传输不稳定;配电抢修故障定位和资源调配效率
低,抢修过程跟踪、双向交互缺乏可视化手段;上
层系统暂无运检、营销数据的融合通路,感知层数
据处理无法应用于多元数据的故障研判和定位。
针对上述问题,支持配电和用采系统通信协议
的智能融合终端在通信、状态量采集、远程控制、
数据存储和决策分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满足数
据前段融合和后端营配贯通的发展需求。
2
2.1 智能融合终端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 2019 年发布的智慧物联体系
[4]和智能感知边缘计算框架白皮书部署
[5],配电网全
景感知需配置智能传感终端与通信设备,建立“边
缘计算节点”对每个可控资源实现随需接入,满足
智能电网对“数据一个源”在精度和数量上的优化
控制需求,达到电网“实时感知”。同时,依赖高
效的数据处理、智能数据分析和优化决策技术,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