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首页
CopyRight 2012-2014 DS文库版权所有
燃煤机组封闭储煤场碳排放管理和优化方法的探讨
(0 次评价)388 人阅读0 次下载
2021 年(第五届)火电燃料管理智能化技术论坛 - 502 -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即使设计煤的淮南煤挥发 分即水分较低,也曾出现过严重自燃情况发热量大 幅度降低的情况,然而燃料采购原煤的组成中存在 大量的海购煤种,如印尼煤,其从矿区运至厂内通 常耗时数周,其中印尼煤挥发分高,热量高极易自 燃。在此条件下,煤场局部高温的现象频发,且在 煤场内气味明显。 #4 煤场温度分布(红外相机) 原煤在煤场低温氧化其反应主要为: 2 2 2 C O CO + = (1) 其中,产物以 CO 在原煤在氧化过程中,初始氧 化产生时,部分易燃煤种温度在 26℃,难以自燃的 煤种其最高不超过 41℃。而当原煤出现明显燃烧后 温度超过 100℃产生 C2H4 [5]。控制煤堆的碳排放和低 温自燃,应当主要控制煤堆低温氧化过程,其过程 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主要为温升阶段,其过程 主要氧化反应缓慢,放热也被水分吸收,煤堆仍处 于蓄热阶段,但当温度高于 60℃煤堆内温度上升迅 速,煤堆中间区域蓄集大量的热量,原煤出现着火 现象。 以某一月时间为例,机组平均负荷约为 79%,在 一月内各当班燃料运行班组,每日在煤场取出的原 煤高于 60℃以上的发热煤平均吨数统计如下表: 表 2 取出发热煤吨数平均值(单位:吨) 夜班 白班 中班 全天总取出量 285 302 491 7065 在统计时段内,发热煤所占总煤量的比例为 15.3%,该状态下,即使发热煤的取出情况为理想状 态,原煤达到 60℃随后被取出入炉,在之前过程, 也存在大量的热量释放和燃烧产物排放,其中热值 损失约为 2.6%。而实际情况,由于配煤掺烧和发热 煤位置的原因,多数发热煤取出所需时间较长,温 度可上升至 100℃, 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问题。非特殊情况下,煤场常备储煤约为 5~12 万 吨,以储煤时间 45 天计算,煤场内储存的原煤基本 温度为 60℃, 该条件下, 煤场碳排放可折算为 1300~ 3120 吨,发热即时取出的情况下,统计中每天机组 所消耗的原煤中, 产生的煤场碳排放折算后为 16.86 吨标准煤。不考虑全年各时段储备燃料导致的储煤 时间延长, 日常运行消耗的为 280 万吨的总煤量下, 煤场碳排放 6682.0 吨标准煤。储煤场在长时间运转 中,不改变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除了会产生巨大 的能源消耗,也会产生严重的碳排放污染。 加强煤场数字化建设,在各项工作上,以准确 的数据作为支撑,掌握储煤场内的准确的储量以及 位置,增加煤场内个位置的监控数量,包括高清和 红外监视,以非圆形封闭储煤场为例,在存量较高 时, 煤堆高度可达 10m 左右, 目视无法形成全局观, 在冬季,气温较低,煤堆内外温差大,若发生局部 自燃其位置往往处于煤堆腰部,主要原因为:一, 中间区域易发生自燃的原煤, 其距煤堆顶部的距离 D 长于其距煤堆腰部的距离 d,且由于重力的原因,两 部分中间的部分 1 区域,原煤之间密度较高,而腰 部区域 2 由于重力下滑等原因,原煤之间的间隙较 大,如果发生中心区域原煤自燃,煤堆的腰部出现 热气冒出的现象较为普遍。此时,通过工作平台观 察,若冒出热气位置位于煤堆另一侧则无法观测到, 此时若在顶部增加高清及红外摄像则可以远程实时 监控,并通过数字化煤场,掌握该区域的位置,煤 种,堆煤时间等。可以在硬件上监控自燃的发生, 以控制碳排放加剧的程度。 但此类方法如加强监视,优化设备等,只是作 为控制碳排放的底线,并不能有效预防大规模自燃 及大量碳排放的发生,通过研究和现场运行发现, 发生自燃的情况,往往由内往外,通过目视和表面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企业服务 | 媒体合作
备案号:京ICP备13025456号-2 | 客服电话:010-88892009 | 反馈建议:15652270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