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电力安全与应急管理技术论坛
- 670 -
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技术研究与应用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庄莉、梁懿、王秋琳
摘 要:传统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技术忽略了对智能终端故障管控偏差的修正,导致数字化安全管控效果较差。
为此,本文研究新的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技术,以期提升智能电网数据的传输速率和故障定位精度。采用北斗导航
定位系统及姿态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
实现在智能电网相位比较和故障定位,
采用分段线性拟合方法建立 BDS-2
伪距偏差修正模型,修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中的伪距偏差。利用基于 SVM 的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终端采集图像的分类、
识别,实现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安全管控。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完全满足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要求,有效提升北斗卫
星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及收敛速度,修正定位偏差,且具有较高的图像分类与识别准确度,数字化安全管控优势显著。
关键词: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北斗定位;伪距偏差;图像处理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相结
合的发展趋势
[1],
采用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技术
可促进智能电网的改进,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
[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
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中也广泛引入移动通信和无线
网络技术
[3],目前,大量的电力在线监测、移动作业
和运维管理设备均以各种形式的智能终端作为载
体,这些电力智能终端以其灵活、便捷、高效及敏捷
等特性大幅度提升了电力生产和现代信息化程度
[4]。
为提升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的管控效果,
孙卓等研究基于攻击树模型的数字化控制系统信息
安全分析技术
[5];
刘金周等人研究基于智慧建造的质
量安全协同管理技术
[6];
这两种技术虽具有一定应用
优势,但却不能集定位、偏差修正、图像识别于一体。
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时空信息综合服务已
成为智能电网数字化安全管控智能终端的基础支撑
[7],但是卫星导航系统中存在的缓变伪距偏差,会导
致定位精度下降,通过建立伪距偏差模型可有效提
升定位精度
[8,9],然后根据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图像
识别方法实现对地面环境的自动识别,并转换为相
应的文字信息,最终达成自动化信息的录入
[10,11],
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管控效果。
1.1 北斗导航定位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空间信息的重要基础设
施,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通信系统,
可为全球任意地区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服务,且北
斗导航定位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能力,可保证定
位精度在 5 米以内。同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还具
有双向信息通信功能,可有效保证电力系统应用的
稳定,提高电网时间同步精度
[12]。采用北斗导航定
位系统及姿态传感器与数字化安全管控的无线通信
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提升数字化智能终端的时空信
息服务效果
[13]。
1.1.1 北斗导航定位原理
通常载波、测距码和数据码为北斗卫星发送的
导航定位信号,北斗卫星的导航电文涵盖卫星的工
作状态、星历、卫星钟运行状态、卫星的时间系统、
大气折射和轨道摄动改正、
C/A 码捕获 P 码信息的数
据码。北斗卫星发射 C/A 和 P 两种伪随机测距码,
导航电文是北斗卫星定位的数学基础,此为北斗卫
星的定位原理
[14]。
北斗卫星的定位原理本质上也是空间的三维后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