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煤质的不断劣化,锅炉炉内受热面吸热量不断降低,而在今后我国对于300WM以下机组建设数量的控制,原有的300WM机组纷纷进行汽轮机通流改造,对汽轮机出力、发电机出力、主变压器输出线路进行增容,以期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因环境保护控制氮氧化物排放为重中之重的要求和发电企业建设资金的压力不断加大,在烟气脱硝改造前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来降低投资的方法已成为主流思路和实际实施方法。由此进一步引发了锅炉再热器出口温度的不断下降,一方面达不到汽轮机通流改造后的提效目的,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锅炉热效率,使得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损失逐渐增加,机组运行能耗不断上升,严重的影响了各项经济指标。在原有再热器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很小的空间和投入较少的费用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提高再热器出口汽温和大幅度降低过热减温水的效果,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观点。 关键词:提升;再热器;汽轮机通流;低氮燃烧器;增容 1 概述 某厂3、4号炉设计参数和结构相同,是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炉膛亚临界,燃煤汽包炉。制粉系统:采用HP803中速磨直吹系统,配6台中速磨。 汽轮机通流改造后,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降低,导致再热器出口汽温达不到设计参数,在300MW负荷下,末级再热器出口汽温一般在525℃左右,影响机组发电效率。因此,拟通过调整再热器受热面积来提高再热器出口汽温,使得再热蒸汽参数达到设计参数,即恢复至540℃的再热器汽温。 通过对设计说明书,相关图纸及目前运行情况分析,提出以下几种可行方案对再热器受热面改造。改造后再热蒸汽参数达到设计值,且各再热器壁温在安全范围内,锅炉出力不受影响,不会给机组其它受热面带来不良影响。 2 进行再热器受热面增容的分析 2010年1至8月份再热器出口温度完成的平均值为537.4℃,比设计值低2.6℃,为了寻求原因,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开展了100%、75%、50%三个工况的再热汽温调整试验。通过以上三工况试验结果表明3号炉过热器喷水量较大,主蒸汽压力较设计值低。 由于高加温升达不到设计值,造成最终给水温度达不到设计值,额定工况最终给水温度设计值为270℃,目前只有252℃,与设计值相差18℃。计划更换3号高加,从而提高给水温度。 即使3号机组在目前运行水平下对高加进行改造使得给水温度恢复至原设计值,在汽轮机通流改造后再热器入口汽温也会降低,进而会影响再热器的出口汽温。再热器入口汽温降低可以通过燃烧器摆角向上摆动提高再热器吸热量,进而提高再热器出口汽温。但是燃烧器摆角向上摆动,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升高,过热器吸热量增大,会导致过热器减温水量增大,而锅炉目前运行100%负荷下,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已达100t/h左右,处于较高的水平。该过热器喷水量较大的一个原因为省煤器进口水温较低、导致蒸发吸热量和过热吸热量的匹配不佳造成的。燃烧器摆角长期向上摆动造成屏式过热器底部结渣现象的不可避免,且火焰中心上移,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