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中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环境创新紧密互动和联动的全面创新。 纲要围绕一个创新体系,强调了双轮驱动,部署了三步走路线,号召五类创新主体,针对六个转变,开展八大任务,特别发展十项新技术领域。其中能源行业,要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动能源应用向清洁、低碳转型。要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国家创新体系,更需要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参与其中。“双创”时代,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构建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创新体系;二是要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三是要把握创新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跨界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使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其中,人才不仅包括各类技术专长的专家学者,也涵盖每一位劳动者,那些具有工匠之心的企业职工,正是创新驱动的主力军。无论问题倒逼,或者需求引领,他们最懂最熟最权威,他们不仅注重品质、技艺的炉火纯青,更有创意和创见,在新科技的“引、消、吸、创”生命周期中更有担当。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而严谨、认真、好学、钻研是创新型人才最不可或缺的品质。“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工匠之心并非仅局限于手艺高低,善用新理论、新思路指导科技实践,善用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助力创新,更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科技创新之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浮躁心态,摒弃散漫随便,力求“精益”,力求“精细”,力求“精准”,方为匠心之道,创新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