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浅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2017-2-8 14:05| 发布者: 电力科技在线| 查看: 1252| 评论: 0|原作者: 文/张淑芹

摘要: 近期,电力系统接连发生了西安南郊变电站爆炸,湖北当阳电厂高压蒸汽管道爆裂,贵阳供电局二级电力人身事件等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惨痛!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安全生产管理受到严峻挑战

一是认为安全生产不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例如,强调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规定了企业各个部门、各级人员应负的职责,但实际上抓安全的除专职的安全干部外,就是车间抓生产的干部,而设计、工艺人员一般很少问津安全工作。

二是安全工作很少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发生伤亡事故,职工受尘毒危害,到底造成多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没有认真去统计,致使抓好安全工作从而不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体现。

三是着重于对已经发生的伤亡事故的分析处理,而对事故前的预测、防范工作却欠缺,没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四是工作方法和要求均无科学的数据反映。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基本的规律: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反应,即:人员伤亡的结果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首先是宏观上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宏观上调控安全生产,保持社会生产总体安全。

《安全生产法》从不同的角度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企业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用系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实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运用安全评价来发现和评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找出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以人为本,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采用可靠的设备、技术管理手段,不断改善设备、工艺、技术的安全状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内容

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

预测和预防事故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认识危险,进行危险性预测,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对工程项目、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并进一步做出估计和评价,查明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危险所在并加以改进。

危险性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中有那些危险,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事故怎样发生,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危害和后果是什么。

实行系统安全管理

生产过程中,导致发生灾害性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应当从工程计划可行性研究中的安全论证开始,继而渗透到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管理中去,包括安全设计、安全审核、安全评价,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操作,安全检修、安全检查及事故管理等各项安全工作。

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

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是安全科学日益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故障和事故同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揭示其规律,就可以对危险性等级及可能导致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为选择最优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安全的定量化分析包括事故发生频率、事故,严重率、安全系数、安全极限和以预先给定数值作为尺度进行分析比较的相对方法,以及用事件的概率作为安全量度的概率方法。
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入手

可靠性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是指没有人员伤亡和设备装置等资财的损失。把可靠性、安全性和生产稳定性三者结合起来,是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决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则。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和团体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有效到位。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采用的方法以及效果

安全生产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也称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安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五不动火”管理、“八查八提高”安全班组建设等。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等理论;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决策、本质安全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广播、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重视激励作用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采取“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方法。

情感融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企业在这方面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解决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等问题。

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安全管理贯穿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从厂、车间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就是通过建立以安生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