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在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等任务基础上,大力实施以定向扶智培训、精准就业扶贫、吸纳贫困群众参工参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扶贫责任工程,帮助四川、西藏、新疆、宁夏等七省(区)21个县67村831户的3126名贫困群众成功脱贫,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华电力量”。 实施“三定培养”扶智脱贫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群众多分布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低下的偏远山区,脱贫工作难度极大。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中国华电把着眼点放在探索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上,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三定培养”。 定向招生即委托大专院校定向招收当地贫困家庭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正常进行全日制教育。为防止非贫困家庭生源冒名顶替,县级扶贫部门、教育局、企业联合走访,审定家庭贫困程度、个人学历基础,严格把控审核入学条件。 定向培养即选取水利水电、电力工程等专业,量身订制产学结合、定向委培的教学计划,达到学员毕业即可成才、出校即可上岗的培养效果。 定点安置即贫困学生毕业合格后进入中国华电当地企业就业。 2018年,中国华电面向所属电站项目所在地的西藏昌都市、山南市及四川甘孜州等地区定向招收学生累计45人。 吸纳贫困子弟精准就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华电坚持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优先招聘当地学生,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怒江州六库镇赖茂村东方红小组的孙胡琴,是中国华电就业扶贫行动的受益者之一。她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2018年5月12日,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来到她的家庭慰问调研,当时她的父亲孙正扬身患重病,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得知她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专业对口的情况后,当即表态希望孙胡琴来华电就业。7月,参加招聘考试后的孙胡琴幸运地成为华电镇雄公司的一名新员工。 中国华电所属内蒙公司、新疆公司、甘肃公司等企业新能源项目中,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多位于牧区、戈壁、荒原等特殊区域。公司因地制宜,积极吸纳当地贫困农牧区子女就业,在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时,原则上录用本地生源,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往届毕业生也予以录用,就业岗位大多安排在距离家庭所在地较近的地区,大多为运行值班员、检修点检等关键生产岗位。招聘过程中成立招聘工作组和纪检监察组,明确流程、及时公示,保证招的是贫困生、扶的是贫困户。 2017年,中国华电招聘当地贫困毕业生30余人,同时吸纳一批劳务用工、外包业务用工就业,并与以往吸纳的劳务用工中表现突出的17名贫困家庭子女直接签订了劳动合同。2018年上半年,中国华电新聘用25人参与后勤服务,新录用5名贫困家庭学生。 引导贫困群众参工参建 在摸清贫困村群众基本情况基础上,中国华电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外包业务用工、“一户一策”等方式,有序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参工参建、广开就业渠道。 华电金上公司苏洼龙电站等项目地处金沙江峡谷深处,为促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公司按照“依法依规、政府主导、市场行为”原则,将电站非关键工程的土石方、水泥运输引入竞争机制,主要交由库区移民和贫困户负责承接,支持当地695人参工参建和务工、422辆车参与工程建设,提供辅助工程参建机会。 华电新疆公司对帮扶村贫困户设置“一户一就业”档案,在华电解决部分用工的同时,结合政府推行的保安、厨师、清洁工等公用性岗位招聘,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现已帮助150户的200余人获得就业岗位。 华电宁夏公司在固原地区农业光伏、屋顶光伏、风(光)电供热等项目中吸收贫困群众参建,共约1800名贫困人口获得经济收益。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华电在深度贫困地区投资26.5亿元、纳税1.3亿元;与地方政府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参工参建,吸纳189人、145辆车参与工程建设和物资运输,创收4821万元,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边陲再远,脱贫不远;使命依然,不忘初心。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一个个温情的扶贫故事背后,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助力精准脱贫的“华电力量”,是中国华电躬耕民生、情牵万家的至深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