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电投二道江发电公司(简称二发)是一个装机容量为2×210 MW的火力发电厂。机组配备四川锅炉厂生产的SC670/13.7-M型锅炉,超高压、自然循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汽包、中间粉仓式制粉系统、 “π”型布置煤粉固态排渣锅炉,从07年投产以来,发生过各种不安全事件,为适应当前煤种、保证机制稳定运行,我厂进行了设备改造,燃烧调整试验等大量工作,11年取得了发电量、各项指标均完成计划值,并在吉林省部分指标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关键词:原煤混配;制粉系统防爆;球磨机入口挂蜡;锅炉稳定运行;防止喷燃器烧损 多年来,由于煤炭供需环境紧张,电力用煤严重短缺,一些发电企业纷纷受到波及,我厂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我们也曾有过因存煤不足导致机组被迫减负荷的情况,经公司、股份公司领导等多方努力,逐渐摆脱困境。由于煤源不稳定,各煤质差异较大,尤其是地煤品质变化较大在与蒙、黑褐煤掺烧,给锅炉运行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经过几年来褐煤混烧工作的终结,对多变煤种如何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原煤混配工作,保证入炉煤质的相对稳定。 混配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全面考虑电厂的煤源、煤质、储煤和输煤设备特性,以及锅炉燃烧系统、制粉系统的结构、热力特性等情况。一般,煤质参数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煤固有性质的参数,如水分、灰分、发热量、元素分析等,这些参数不会因煤应用过程中外在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另一类是与过程有关的参数,如挥发分、灰熔点等,它们随煤的组成而变,也随所经历的条件而变。 原煤的混配是一个物理过程,不会对参混煤的固有性质产生影响,这表明反映煤固有性质的参数具有“加和性”,混配时这些参数可通过参混煤的加权平均来确定。而与过程相关的参数,由于不同配比下炉膛及颗粒周围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因此混配后的原煤参数已不能再简单的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确定,即它们具有“非加和性”。因此,我们对公司常用煤种及其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的煤样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为有利的混配方案。 另外一点,在原煤混配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合均匀。否则,混煤的煤质就不能保持一致,配煤也就失去了意义,且使入炉煤的煤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危及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做到这一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混配煤措施,为锅炉运行调整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做好煤质化验分析工作,做到超前控制。 通常入炉煤化验分析需要包含固有水分Mad、全水分Mt、灰分Aad、固定碳Ecad、挥发分Vad、高位发热量Qgr,ar、低位发热量Qgr,ar等项指标。要通过电子网络适时地将化验结果上传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这样运行人员就可以根据化验结果,掌握煤质变化趋势,科学控制粉仓粉位,及时调整制粉系统运行状况。 三、保证制粉系统稳定运行。 1. 合理使用再循环系统: 再循环系统是提高制粉系统通风出力的,通常在磨煤机出口温度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再循环门开度越大系统通风出力越大,越有利于制粉出力的提高(不考虑制粉单耗情况下)。但有些煤种由于表面水分过高,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