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电网规划分析及安全控制技术、输变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配用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电子、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及节能等技术的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建院六十多年来,中国电科院肩负着促进电力科技进步、为电力工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做出了积极贡献。围绕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体主要业绩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建院六十多年来,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做出了积极贡献。曾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近七年来,6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特等奖。获中国专利金奖4项、优秀奖1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1073项,出版专著35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900篇。2014-2015年,中国电科院紧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和电网发展需求,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互联网+、大电网技术研究、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研究等基础应用领域研究项目成绩斐然,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科技研发实力雄厚 中国电科院全面建成了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四基地、两中心”),创造了七十余项世界第一,形成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已在大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新能源发电并网、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电科院拥有国家级专家4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4人,中央“千人计划”人选10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中国电科院还承担了IEC SC 8A“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分技术委员会”、IEC TC115“100kV及以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委员会”、IEC PC 118 “智能电网用户信息接口项目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截止2015年底,共有29个国内标委会的秘书处挂靠中国电科院,其中全国标委会13个、行业标委会16个,此外,中国电科院还是10个IEC/TC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中国电科院已成为电力行业挂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多的单位。共有6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电科院。 目前,中国电科院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参与973计划课题7项。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7项、参与863计划课题29项。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项。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二、研究项目成果丰硕 在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保护技术研究领域,突破了安全稳定特征提取、判稳以及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出继电保护隐性故障辨识方法并完成预警系统开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受端分层接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在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领域,完成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原型开发验证。全面开展云计算、电力大数据研究,在福建调控云中心实现技术落地应用。初步建成公司级测试云平台,建成工控系统仿真测试环境。
在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研究领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提出了特高压线路电磁环境及外绝缘高海拔修正方法。研发了大截面铝合金芯导线及配套金具。 在配用电与计量技术研究领域,完成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系统开发。成功研发10-50千瓦虚拟同步发电机系列样机,研制了供用电安全控制终端等智能设备,研发的电、水、气、热四表合一采集技术实现推广应用。 在新能源与电工技术研究领域,建成覆盖全网的高精度电力气象预报系统,电力气象发布平台上线运行。完成海量电池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突破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兆瓦级储能系统应用。 三、成果转化机制完善 自2012年科研产业整合以来,中国电科院积极响应国家及国家电网公司号召,树立“经营科技成果”“经营知识产权”的观念,以推进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提升成果转化品质为重点,积极探索成果转换的具体实施、培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并在成果转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重过程,实现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
1.规章制度:中国电科院在深入学习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通过了院规章制度委员会审议并发布实施,建立了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体系。 2.组织形式。中国电科院建立了符合自身定位的管理模式及工作流程,已基本实现成果转化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具体为:咨询业务部为成果转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在咨询业务部的统一管理下,将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环节交由各业务单位负责;成果培育和技术评估则由科技部负责;财务资产部负责成果的价值评估工作。 3.决策流程。科技成果所在研究所(中心)为成果转化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以下工作:一是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制定转化方案或项目转化商业计划书;二是寻找转化合作单位,负责项目转化谈判和订立合同;三是负责项目转化实施及后续研发与技术服务。在成果转化实施前,对于一般技术成果,科技成果所在研究所(中心)须将转化方案报咨询业务部备案后,自主实施转化即可。但对于重大科技成果,则需科技成果所在研究所(中心)报咨询业务部审批后才能实施。 4.转化方式。一是形成多种科技成果转让形式,包括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使用许可和软件著作权使用许可等。二是形成多种技术转让费计算支付方式,如一次总付、提成、入门费加提成等方式;三是制定了专利许可、软件许可及技术秘密转让合同模板,使技术转让合同进一步规范化。四是对于与产业单位共有成果的转化,采取“产业单位负责转化实施,中国电科院负责技术支持,双方分享收益”的创新模式。
(二)重实效,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三)重推广,建立了多渠道的成果转化平台 1.系统内转化平台。通过国家电网公司成果转化对接平台进行成果发布,与系统内产业公司进行交流推广,并积极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与产业公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接。2014-2015年,中国电科院通过系统内转化平台成功对接18项。 2.系统外转化平台。搭建系统外转化平台,对接成效显著。除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成果转化对接会外,积极通过北京市科委,中关村成果转促中心,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湖北省成果转化促进平台等系统外转化平台推广我院相关成果,并成功对接8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重激励,制定了多种成果转化奖励机制 中国电科院在建立成果转化管理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2014-2015年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进行激励: 2.注重实效,完善内部表彰机制。2014年,中国电科院设立“成果转化先进集体奖”和“成果转化先进个人奖”。 3.积极组织,鼓励申报社会奖项。中国电科院积极组织各成果转化承担单位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国家及社会力量奖项,并根据奖项级别纳入科技成果奖励完成率考核体系,并奖励相应的指标得分。 四、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长期以来,中国电科院研发的技术成果对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大影响,并获得突出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2015年,中国电科院实现技术收入254305.3万元,其中技术转让收入22126.5万元,营业利润104781.2万元。“安全模块密钥注入及管理技术”贡献巨大,实现转化收入13583.22万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实现转化收入2232.2万元,“计量现场维护终端”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800万元,“新型计量封印”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915.67万元,“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016.44万元,“能效检测移动实验室”实现技术转让收入942.74万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技术、电网合环操作仿真技术模块等的技术转让收入预期较好,将在未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密钥管理系统支撑了采集系统、营销售电系统、发卡系统等业务系统的运行,而且在电能表和用户购电卡正式投入应用以前的密钥注入和分发是一项必备的重要的工作,该项目技术成果通过非对称密码技术和对称密码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每天50万片的用户购电卡和安全芯片的密钥注入,是公司安全芯片产业化的必须的环节。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具备研制、批量生产和销售安全芯片的条件,根据公司优先与系统内单位转化的原则,中国电科院将“安全模块密钥注入及管理技术”的排他使用权转让南瑞集团,转化后中国电科院预期每年收益达5000万元。截至2015年底,“安全模块密钥注入及管理技术”已实现技术转让收益3.17亿元。 (二)新型计量封印 以往电能表和采集终端的封印都是穿线式封印,除本产品外目前尚无能满足自动化检定需要的新型计量封印。电能表、采集终端等计量设备的封印需求是持续性的,因此封印需求稳定、持续,经济寿命长。该成果通过向社会发布专利许可公告和许可细则进行转让征集,已与20家社会企业成功签订转化合同,转化后中国电科院预期每年收益达900万元。仅2014-2015年,新型计量封印即实现技术转让收入1915.67万元。 (三)计量现场维护终端 中国电科院新研发一款计量现场维护终端,是一种用于智能电能表现场维护,通过密码技术的应用可实现与智能电能表、集中器、采集器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安全认证、参数设置、资产管理等操作的便携式设备。该设备拥有《电力现场服务安全终端一种用于智能电能表现场维护的手持设备》《基于加解密功能的计量现场维护终端及其应用方法》《一种具有加解密功能的手持抄收终端》《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现场定点抄读电能表信息的装置》《现场服务终端(MST-I)》《现场服务终端(MST-II)》六项专利权。 (四)配电网规划分析软件 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是一款基于电力系统分析研发的专门针对配电网规划的分析软件,具备配电网规划建模及分析功能,能够合理优化布置配电网,达到电网的优化利用。由于长期合作,4家公司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拥有的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有所了解,迫切希望得到该软件的许可授权,而中国电科院由于人员紧缺,无法自行实施,从而与4家单位一拍即合,均授予普通许可,开展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软件实施工作。 2014年,中国电科院与北京国科恒通电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亿力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4家单位均正式签署了技术转移服务合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授权4家公司使用、销售该产品。通过合作协议规定,电科院采取提成的方式收入许可费用,收取被许可方销售含有软件的产品/工程合同额的40%。初步预计,“十三五”期间,各地市级公司均有配电网布置优化需求,对方预期总收益达到1亿元,我院预期收益4000万元,2014-2015年已累计实现转让收益1016.44万元。 (五)能效移动监测实验室 能效检测移动实验室以车载平台为载体,集成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电机、风机、水泵、锅炉、烧结机、电解槽等典型工商业用户用能系统能效检测与节能评估功能,集成能效数据采集、传输等现场便携式终端设备,以流动形式为各类工商业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设计、能效测评、能源审计等服务。该成果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功能于一体,具备便携化、自动化特点,支持跨领域、跨行业应用,国内外尚属首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已于许继集团,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公司签署转化协议,并与2014-2015年实现转让收益942.74万元,且预期每年收益达400万元。 中国电科院在技术市场交易活动中,遵纪守法、文明服务,模范地遵循平等互利、有偿和诚信的原则,依法签订技术合同,认真执行技术合同认定制度,2014-2015年在北京科技协作中心技术合同登记处登记技术合同2314份,合同成交总金额441004万元,其中技术交易总金额440063万元。 长期以来,中国电科院研发的技术成果对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大影响,中国电科院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电网公司主营业务,解决了电网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业务中的重大问题,在公司系统乃至电力行业内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电科院将继续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投稿联系人:黄磊 13701278405/010-88892009
新闻投稿咨询QQ:1565227076
投稿邮箱:1565227076@qq.com
扫描上方的二维,关注更多电力最新资讯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的稿件,版权均归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www.etmtch.org.cn
基于柔性导轨式 3D 激光盘煤机器人,打造智慧电厂数字化煤场和智慧燃料管控系统,动态...
智能无人机系统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华润北方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赵毅应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在2016年(第三届)电力科...
4.化验室建设论坛发言PPT(蓝照玉1)
针对深圳钰湖9E燃机日启停调峰机组的实际情况,结合启机泄漏试验与停机泄漏试验频繁的...
水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华电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林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