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IGCC示范机组装机规模26.5万千瓦,是国内首座、世界第6座大型IGCC发电装置。2009年5月,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经过38个月的工程建设,2012年11月投产发电。IGCC机组包括空分、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动力岛四个部分,核心气化设备由华能自主研发。国际类似IGCC项目来看,从投产到达产,一般要经历5-8年时间。我们确定了“三年稳定期”的工作目标:2013年夯实基础,从安全到技术,从设备到人员,全面加强基础管理;2014年巩固提升,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技术指标达到“863”项目要求;2015年提质增效,达到“满优”要求,稳定提高经济效益,显现IGCC优势。目前,公司成功完成IGCC满负荷冲击试验,机组连续运行时间超过80天。天津IGCC的成功示范,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代表世界洁净煤发电前沿水平的“绿色没电”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集体主要业绩 根据华能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结合工程特点,公司在工程建设伊始就提出了“六个一”战略目标,即:建成一座电站:率先建成国内第一座IGCC示范电站,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确保示范成功。成熟一项技术:研发成功IGCC系统集成技术,打通工艺过程,推进洁净煤发电技术发展,促进煤炭高效利用。建立一套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的IGCC电站管理体系,由项目经验上升到企业标准,力争提升为国家标准,为我国IGCC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带动一个行业: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打破国外垄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人才:在建设、运营IGCC电站的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华能绿色煤电和煤化工人才基地。打造一个品牌:打造“华能IGCC”绿色发展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做发电行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在示范工程建设中,坚持“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原则,扶持和带动国内的研究、设计、制造单位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实现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开发:从1996年开始研发干煤粉气化技术,完成了从理论提出到中试验证的完整过程。2006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和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自主设计: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负责系统设计。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发电系统和公用工程的设计。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负责煤化工系统的设计。自主制造:除我国尚不能制造的合成气燃机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外,气化炉、空分装置、余热锅炉、汽轮机等主设备均为国产。自主建设:由于我国没有IGCC电站的建设经验,公司带领化工和电力行业的两家主施工单位、两家监理单位,以及华能所属的两家调试单位,成功地融合了化工和电力行业的管理经验,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自主运营:公司独立承担电站的运营管理,先后开展煤种适应性试验等六项重点攻关任务,解决气化烧嘴罩泄露等多项重大技术问题,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华能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获得工程验证,打破了大型干煤粉气化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2013年4月,依托IGCC电站承担的“250兆瓦IGCC系统试验和示范”、“2000吨/天级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和“IGCC联产系统运行及控制技术”等三项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 公司先后成功实施了燃机烧嘴改造、激冷风机增容、燃机入口粗滤改造等重大技改项目,攻克了气化炉烧嘴罩泄漏、气化炉堵灰堵渣、煤线工况不稳、粉煤加压输送罐支架脱落等一批技术难题,IGCC持续稳定运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013年全年检修261天,运行1400小时,最长运行24天,平均负荷18万千瓦。2014年全年累计运行5500小时,实现了2次连续运行30天、1次45天、1次62天,稳定负荷超过24万千瓦。2015年机组完成了72小时大负荷试验,最大负荷达到26.59万千瓦,平均负荷率达到96.5%,连续运行超过80天,不断刷新机组连续运行最长记录。IGCC发电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13年完成发电量2.2亿千瓦时,2014年完成发电量10.82亿千瓦时,2015年完成发电量12.02亿千瓦时。 公司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充实,拥有华能技术专家4人,中石化技术专家1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人,公司级“首席工程师”4名,“拔尖人才”16名,“金牌职工”24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两个“首席工程师创新工作室”,吸纳技术人员50余名,主要研究课题集中在IGCC设备工艺的薄弱环节,包括“干煤粉气化炉煤种成渣特性研究”、“煤线稳定性改进研究”、“长寿命烧嘴罩研究”、“空分满负荷运行研究”、“硫磺精制运行与完善研究”。通过生产实践,一大批青年职工走上前台,担当重任。 一、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IGCC 示范工程的建设,完整诠释了“以应用型企业为主体、以自主核心技术为源头、以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模式。 二、贯彻“五个自主”,推动自主创新和重大设备国产化。坚持“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原则,扶持和带动国内的研究、设计、制造单位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实现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累建设和运营经验与发电、煤化工等行业共享。
三、坚持开放联合,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IGCC 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使华能在IGCC电站建设运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带动了我国IGCC 全产业链的发展。例如: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华能炉”工程放大经验;上海锅炉厂独立完成了气化炉内件的制造;开封空分厂首次设计并制造了适用于IGCC的大型空分装置。 四、实施人才战略,初步建成绿色煤电人才基地。实施“112人才”工程,搭建“多通道成才”机制。利用工程建设平台,搭建“岗位成才”机制。实施竞争性选拔,搭建“赛马”机制。 |
投稿联系人:黄磊 13701278405/010-88892009
新闻投稿咨询QQ:1565227076
投稿邮箱:1565227076@qq.com
扫描上方的二维,关注更多电力最新资讯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的稿件,版权均归全国电力技术协作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想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www.etmtch.org.cn
基于柔性导轨式 3D 激光盘煤机器人,打造智慧电厂数字化煤场和智慧燃料管控系统,动态...
智能无人机系统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华润北方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主任赵毅应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在2016年(第三届)电力科...
4.化验室建设论坛发言PPT(蓝照玉1)
针对深圳钰湖9E燃机日启停调峰机组的实际情况,结合启机泄漏试验与停机泄漏试验频繁的...
水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华电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林滨)